武汉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
/
/
林业夯实生态文明根基

林业夯实生态文明根基

  • 分类:领导关怀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9-05 11:2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作为党的重大行动纲领写入党章,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

林业夯实生态文明根基

【概要描述】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作为党的重大行动纲领写入党章,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

  • 分类:领导关怀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9-05 11:25
  • 访问量:
详情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作为党的重大行动纲领写入党章,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必须切实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必须正视面临的生态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出现了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气候变暖等八大生态危机,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多年以来,我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荒漠化治理、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和因素,我国生态问题仍然突出,生态依然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不到历史最高时期的1/3,成过熟林仅占森林面积的14.3%,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较好的仅占11.31%,平均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不到日本的1/2。全国5.43亿亩自然湿地中尚有一半未得到有效保护,有沙化土地173万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12万平方公里。
  二是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目前全国每年因改变用途或征用占用而损失的林地2500多万亩,因矿产开采破坏或影响的林地2亿多亩。到20世纪末,全国围垦的湖泊损失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因围垦而消失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目前全国年均超限额采伐森林7554万立方米,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案件30多万起。林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对森林损毁严重。
  三是生态产品十分短缺。近年来,我国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急剧增长,2002年全国消费木材总量为1.83亿立方米,2011年猛增到4.99亿立方米,其中进口木材及其产品折合木材达44.8%。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产品的生态服务价值为其木材价值的10倍左右。日本单位面积和人均享受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分别是我国的4.69倍和6.43倍。
  四是生态差距巨大。我国森林覆盖率排在世界第136位,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不足世界的1/4和1/7,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之一。
  五是生态灾害频繁。我国是世界上洪涝、干旱、泥石流等生态灾害最频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森林退化是导致生态灾害的重要因素。
  六是生态压力剧增。我国已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今后我国将加快经济发展,对生态、资源、能源等的需求必将构成新的巨大压力。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重大职责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林业部门主要承担六项重大职责。
  第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湿地、荒漠、草原四大生态系统。林业部门负责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治理荒漠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植物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达2407个,总面积1.45亿公顷,分别占全国总数的91.2%和97%。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根据科学评估,逐步划定林地、湿地、沙地和野生动植物种野外种群数量的红线,坚决守住底线。
  第二,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四大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即:实施自然保护类生态修复工程,对尚未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搞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实施自然恢复类生态修复工程,对遭受一定程度破坏的生态系统,加强保护,休养生息,搞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实施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类生态修复工程,对很难自我恢复或需要漫长时间才能恢复的生态系统,通过人工辅助措施,加快恢复步伐,搞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实施人工重建类生态修复工程,对已完全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人工措施加以恢复重建,搞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农田防护林等工程。
  第三,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确定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建设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其中:东北森林屏障涉及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等地区;北方防风固沙屏障涉及长7000多公里、宽400多公里的北方风沙区700多个县;沿海防护林屏障涉及延绵1.83万公里的大陆海岸带和1.16万公里的岛屿海岸带;西部高原生态屏障涉及青藏高原及东南缘和黄土——云贵高原地区;长江流域生态屏障涉及长江、淮河和太湖流域的18个省区市;黄河流域生态屏障涉及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珠江流域生态屏障涉及珠江流域的6个省区;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涉及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重点河段及重要水库;平原农区生态屏障涉及广大平原农区近1000个平原县;城市森林生态屏障涉及全国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
  第四,促进绿色发展。林业是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要在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木材培育、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竹产业、花卉苗木、林业生物、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沙产业、林产工业等十大主导产业。通过发展绿色产业,使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3.7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万亿元左右,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作出新贡献。
  第五,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基本色调和核心元素是绿色。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绿色为本,努力为大地铺绿、在人们身边增绿。加快荒山绿化,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加快城乡绿化,创建森林城市(乡镇、村庄),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我国现有森林公园2850处、湿地公园483处、自然保护区2407处,要增加数量、提升质量,使其成为美丽的地标。加快道路绿化,让公路线、铁路线变成绿化线、风景线。加快矿区植被恢复,让矿区变成绿色矿区、生态矿区、美丽矿区。创新平台和载体,让更多的森林上山、进城、上路、进村。
  第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主动履行好林业部门承担的8个国际生态公约的相关工作,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参与国际规则制订,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绿色政治中的“话语权”。增加森林碳汇,通过加强森林经营,使我国森林每公顷年均生长量由现在的约3.85立方米提高1倍以上,森林碳汇也相应增加1倍以上。强化碳汇监测,及时反映森林碳汇动态变化。
  三、林业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六大体系
  全国林业系统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着力构建六大体系。
  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及各省的规划。编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完善森林增长和国土绿化空间规划。完善全国湿地空间规划。对可治理沙地、需要封禁保护的沙地和石漠化土地作出长远和阶段性治理规划。对一些候鸟迁徙通道、特殊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编制相应的规划。据初步估算,全国林业生态空间专项规划超过80个,将与各地生态空间规划一起,形成科学系统的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
  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继续实施好现有重大工程。谋划启动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尽快启动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等工程。支持各地谋划实施一批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以重大工程推动全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
  生态产品生产体系。林业是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必须努力增加森林和湿地资源、提升生态功能,发展林业产业。当前的重点是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延长林产品使用寿命,健全林产品回收利用机制。
  支持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完善林业补贴制度。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政策,将林区基础设施纳入相关规划,逐步提高投资标准。完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产业贷款财政贴息、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加大对林业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完善林业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持政策。
  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当务之急是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国家立法,修订完善《森林法》等现有林业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地方立法,对已颁布的国家林业法律法规,推动地方制订相应法规;对国家层面立法难度较大的领域,推动各地先出台地方法规。
  生态文化体系。培育崇尚自然的文化,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共生的关系;培育节约文化,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培育生态道德,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和习惯;丰富生态文化载体,广泛普及生态知识,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四、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当前,林业部门将重点抓好十个关键环节。
  一是加强林地、湿地保护。必须严格实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和各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守住林地红线,确保林地不减少。坚决禁止围垦湿地、占有湿地的行为,尽最大努力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二是维护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当前正在全面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次使农民拥有了财产权,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目前,全国已有27亿亩集体林地完成勘界确权,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8.8%,8948万农户获得林权证。当前,要按照“改革、稳定、规范、服务、发展”的要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务平台,巩固和扩大改革红利。
  三是着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我国有国有林场4855个,面积9.3亿亩,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20%。目前,国有林场改革正在7个省区进行试点。国有林场改革的方向是要更好地提供生态服务,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
  四是加强荒漠化、石漠化防治。荒漠化、石漠化防治是我国生态建设最艰巨的任务。多年来,一些荒漠化、石漠化地区通过造林绿化,增加了森林植被,还增加了降雨量,从整体上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要在严格保护好现有植被基础上,加大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力度,尽快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五是切实抓好森林城市建设。通过植树造林,一些城市森林和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变化,直接享受到了造林绿化的成果。要把发展森林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来抓,着力建设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六是大力推行森林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木材及林产品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如果我国经济总量再翻一番,我国年木材需求量将达到10亿立方米,这个数字高出目前我国森林生长量近1倍,为国际原木贸易量的8.3倍,这是我国生态和国际市场都无法承受的。必须大力倡导节约的理念,节约森林资源和木材,提高综合利用率。
  七是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防止栖息地的减少、退化和破碎化。抓紧抢救极小种群。对濒危野外资源严加保护,建立遗传资源库,加强研究和繁育。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严格实行检疫制度,严把国门关口。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坚决摈弃滥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
  八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林业产业,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2012年已达到3.7万亿元。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用战略思维来审视林业产业,充分发挥其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
  九是积极推动森林碳汇交易。碳汇是“抵消”或“中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最主要的途径。目前已形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2011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达到1700多亿美元。森林碳汇交易是碳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份额从2008年到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88%,增势强劲,潜力巨大。通过碳汇交易,不仅能降低企业减排成本,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赢得时间,还可以增加森林资源、促进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十是做好森林增长指标考核工作。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了对地方政府综合考核评价的十项指标之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21.66%和143亿立方米,到2020年达到23%和158亿立方米。从2011年开始,国家制订了森林增长指标年度考核评价办法,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各占40%的权重,另外20%的权重主要考核林地管理、森林管理的综合水平,任务已分解到各省区市。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RELATED INFORMATION

农文旅融合,共谋花卉转型发展之路
2024-07-04

农文旅融合,共谋花卉转型发展之路

为深入贯彻国家农文旅发展战略,持续推动花卉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夯实农业集团花卉转型发展之路,2024年7月3日下午,武汉文旅集团林语未来公司一行赴武汉农业集团下属林业集团花香诗韵公司交流学习。双方共同分享转型经验,探讨当今及未来园艺发展方向,品鉴花香诗韵当季国风新品,共谋发展与合作。
查看详情
夯实基础
2024-07-03

夯实基础 深化认识——森林防火国债项目质量管理和验收技术要求培训会顺利召开

为高效推进增发国债森林防火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完工,7月2日上午,森林防火国债项目质量管理和验收技术要求培训会在武汉林业集团柏泉基地三楼会议室召开。代建、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相关人员共30人参会。
查看详情
援藏红心:真情无悔
2024-07-03

援藏红心:真情无悔

随着长江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相融,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也因对口支援而紧密相连。30年来,两座城市守望相助、共同担当,在互助交流中携手共进,结下了深厚情谊。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
262

信息发送SAUNDERS

WRITE A MESSAGE TO US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027-8577 9830

地 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芳草二路87号武汉设计广场

武汉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武汉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100400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